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广元市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 聚力守护“绿色国宝”青绿苍翠

广元古树名木资源十分丰富,现有古树名木11616株,其中一级古树7876株,占全省的72.62%,千岁以上古树2938株,占全省的88.07%,最大树龄2300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以来,广元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的殷殷嘱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守护“绿色国宝”青绿苍翠。


在完善机制中突出林长制引领,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


创新制度强体系。市林长专题研究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发布林长令第3号《广元市林长离任交接管理办法》、第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十九条措施》,出台《广元市剑门蜀道保护条例》等保护制度。依托林长制组织体系,成立市级工作专班和县级保护机构,完善市、县、乡、村、组五级网格化保护体系,逐株落实“一名党员干部+一名群众+一名专家+一名护林员+一名监督员”的保护力量。


明确职责强考核。印发《广元市古树名木保护责任清单》,逐人逐树落实宣传教育、巡护监测、信息管理、复壮救护、检查监督、督办考核“六项”职责。强化离任交接,将“交树”内容拓展到古树名木分布、生长状况、管护措施等综合评定,“交印”范围由行政首长扩大到党委、党组、村社支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纳入市委目标绩效考核和林长制督查考核重要内容,古树名木数量、生长情况等纳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重要内容。


协同保护强合力。川陕甘“三省八市”检察机关签署《古蜀道保护公益诉讼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与绵阳、南充等地联合签订《关于加强蜀道古柏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工作协作配合的实施意见》,构建起“司法合作、区域同管”的工作格局。创新设立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司法服务站、检察工作站。深化“林长+警长”,推行森林警察、派出所民警、交警、“雄关义警”和生态护林队“四警一队”联勤警务。打造“柏小青·护蜀道”青少年志愿服务品牌,积极开展认捐认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良好氛围。


在保护措施中强化生长环境改造,让古树名木“老有所养”


全面核查智慧管理。全面普查古树名木资源,依托激光雷达、无人机激光雷达等先进智能设备,全方位对古柏进行3D扫描,对古柏树势、长势进行健康和安全性“体检”,对树高、树围、冠幅等基础信息综合分析,构建古柏仿真模型。实行挂牌“加码”保护和“一树一档”管理古树名木,全市挂单牌4343个、碑牌10个、群牌68个,逐株落实身份化识别管理。建立健全古树名木资源数据库,建设“智慧树”综合管理平台,定期监测古柏生长状态、生存环境变化等情况,支持实时更新、回溯查询和雷击、火情、盗伐等突发情况自动报警。


巩固基础强化保障。夯实“硬支撑”,将古树名木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探索建立古树名木保护补偿机制,落实4500余万元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资金。创新建立蜀道古柏寿险机制和风险保障机制,签订四川古树名木保护“第一单”。逐一开展古树名木生存环境调查,针对性制定“一树一策”救护方案,采取防腐修补、砌石填土、围栏保护和支撑加固等措施复壮救护600余株翠云廊濒危古柏,完成通透性改造工程。同时,采取集镇供水管网延伸和固定蓄水池(一坑一箱)两种方式实现蜀道151千米古树名木防火抗旱全覆盖。


综合施策精准养护。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及专业公司合作,筹建古柏研究中心、专家工作站和保护联盟,攻关无损伤树龄测定以及“剑阁柏”种源扩繁研究等关键技术。编制《广元市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规划(2024—2033年)》《古柏木养护与复壮技术规程》,细化养护复壮的具体流程、措施和标准。围绕“防火灾、防雷击、防风雪、防病虫害、防水土流失、防人为破坏”六大关键,科学划定保护范围,打造古树名木保护示范小区,推进日常养护精细化管理。


在传承历史中合理开发利用,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为”


与历史文化传承相融合。结合《考古中国:蜀道工作计划(2024—2028年)》,将蜀道考古研究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全面收集考证历代保护制度、衍生传奇故事及相关历史文物古迹等重要传统文化遗存,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保护利用示范区。汇编《大蜀道古树名木故事集》,举办“最美古树”“最美古树群”“最美古树守护人”等系列活动,讲好古树故事,传播古树声音,弘扬蜀道文化。


与文旅产业发展相融合。依托翠云廊古柏资源及古蜀道人文历史,借助“大蜀道”文旅品牌联盟、天府旅游名县文旅发展联盟等平台,强化与陕西、甘肃、重庆等区域间协作,共建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推进剑门关——昭化古城连片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打造古树文创产品、古树步道、古树生态科普园等文旅产品,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研学,积极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蜀道文化核心展示区。


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充分发挥古树名木生态资源优势,以“生态振兴”为主线,围绕“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强化共建共治共享,加强古树名木资源活化利用,将古树名木保护同历史文化传承、文旅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规划建设一批小微古树公园,将古树文化、蜀道文化、三国文化融入村容村貌,大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引导群众利用古树名木资源开办农家乐、林家乐,建设以“古树名木保护利用”为核心的美丽乡村,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