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多点发力 宜宾“无废城市”建设交出亮眼成绩单

近日,记者从宜宾市生态环境局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2024年,宜宾市坚持系统谋划、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各项任务、指标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959f155451f4e8fa03ed88b886400526_A2F01B63F860547DE36C57C24326B79B.jpg

新闻通气会现场 黄平 摄


加快工业绿色升级改造


推动清洁生产与园区循环化改造。2024年需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23家工业企业均通过审核评估,全市10个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方案获得省上批复,其中1个工业园区已完成循环化改造。


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全市已签订17个绿色矿山合同或补充协议,已有6个矿山列入绿色矿山名录(4个省级、2个国家级)。


提升农业固体废物利用水平


推动养殖标准化转型。2024年全市完成3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改造提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


加强养殖粪污规范处理。按照《宜宾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环境管控方案》,对规模场进行严格监管,指导畜禽养殖场户做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初步测算2024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4%。


推广绿色种养模式。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持续建设20万亩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区。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印发《宜宾市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以项目实施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能力提升,初步测算2024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


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置


对分类投放点进行升级改造。宜宾市中心城区推进160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设,完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升级改造854个,规范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1936个,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6%。


规范配置分类运输车辆。中心城区规范配置其他垃圾车192辆、厨余垃圾车31辆、可回收垃圾车10辆、有害垃圾车6辆,收运能力基本达到要求。


优化提升分类处理能力。宜宾市现有垃圾焚烧发电厂3座,厨余垃圾处理设施2座。2024年全市范围内生活垃圾清运量94.3万吨,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5.98%。


推动建筑领域绿色发展


加快绿色建材产品认证。2024年宜宾市有2户企业、3个产品通过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现“零”的突破。


加强建材行业转型升级与技术改造,完成一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


绿色建材市场需求进一步打开,绿色建材产品在多个建设工程项目得到广泛应用。2024年,全市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均达到100%。同时,已完成绿色建材产业签约招引项目5个、金额达32亿元。


增强危险废物风险防范


持续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全市涉危险废物企业均按要求开展管理计划备案、危险废物申报、危险废物年度经营申报、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填报,填报率为100%。


严格实行危险废物转移审批制度和转移联单制度。2024年在省内共转移危险废物19.27吨,审核办理跨省转移25件,跨省转移3.87万吨。


打造多个精品“无废细胞”


持续推进“无废细胞”建设。2024年9月印发《“无废细胞”建设工作指南(2024年修订)》,在《四川省“无废城市细胞”建设指南》基础上创新了“无废快递网点”和“无废服务区”两个“无废细胞”类别。截至2024年,全市共创建“无废细胞”368个,其中创建无废小区31个、无废医院15个、无废场馆1个、无废工地1个、无废汽车维修店5个、无废饭店(酒店)5个、无废加油站5个、无废服务区1个、无废企业24个、无废景区15个、无废学校100个、无废机关70个、无废商场5个、无废超市10个、无废公园10个、绿色矿山7个、无废快递网点63个


接下来这样做


接下来,宜宾市将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质增效,保障“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圆满收官。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多措并举降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继续引导企业优化工艺、实施技术改造,加大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及综合利用研究,从源头上减少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压力;提升垃圾分类率,减少生活垃圾焚烧量,鼓励垃圾发电企业加强对生活垃圾成分的分析研究,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炉渣的产生量。


源头管控减少工业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督导企业提高工业危险废物处理效率和资源回收率,减少工业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优化生产工艺、加强源头管控,从源头上减少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加强危险废物转移审批管理。


综合施策破解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难题。探索粉煤灰、脱硫石膏、炉渣等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减少对建筑市场的依赖。建立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标准体系。


积极谋划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开展落实。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管理办法,实现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尝试探索更加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措施,争取2025年达到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加快推进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转型。依靠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大力扶持发展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将分散养殖转向规模化养殖。继续以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减量化“五化”要求,实现标准化生产等。


严格实行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充分利用“四川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综合管理平台”,建立守信联合激励机制及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严厉查处违法行为。


加大宣传力度与项目建设投入。广泛开展“无废”宣传,努力提高全社会“无废城市”建设意识;加强“无废城市”建设项目调度,加大“无废城市”建设项目投资力度,确保2025年“无废城市”建设项目高质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