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四川自贡:油茶“小果子”撬动富民“大产业”

油茶——承载着千年智慧的木本油料树种,自古以来便与中华大地紧密相连。在四川自贡,油茶的栽培历史已逾两千年,如今更以种植规模、产量和产值三项指标稳居全省之首。


近年来,随着四川省高质量推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全省着力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其中“百万亩油茶倍增工程”以川南为核心,锚定打造油茶产业发展示范样板和高地。在此背景下,自贡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致力于将油茶产业打造为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双向奔赴的生动样本。


科技赋能,激发传统产业活力


春风拂过自贡荣县油茶现代产业园区度佳镇基地,漫山遍野的油茶林次第苏醒,雪白的油茶花海弥漫着淡淡清香。这片曾经的传统农业产区,如今因科技的注入而焕发出别样生机。


“开春头一锄要浅,专找那杂草的‘七寸’——你看这锄头与地面呈三十度,既断草根又不伤油茶毛细根。”荣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正高级工程师侯学勇蹲在树旁,向农户耐心讲解春锄要领。不远处,土壤温湿度监测站正24小时“全天候”监控油茶果树的情况。据荣县油茶中心副主任万明焕介绍,即便在天气炎热的时节,农户们也能通过科技手段细致照顾果树生长。


目前,荣县建立了“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和“新型职业农民”两支队伍,为油茶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并在科学种养的支持下,显著提升油茶果的产量和品质。


“2012年夏天,看着茶苗一天天蔫下去,我和丈夫蹲在地头整夜睡不着。”富顺县琵琶镇青山岭油茶种植基地负责人张瑜回忆道,当年因缺乏经验又逢严重干旱,80%的幼苗枯死,损失惨重。转机出现在2016年,他们与中国林科院、省林科院专家建立合作,成功研发出适合本地种植的三大关键技术,选育川富系等油茶品种,推出油茶树24节气生产标准体系,坐果率和亩产量大幅提升。


坚持科技引领,成为自贡油茶产业破局的关键。近年来,自贡市通过联合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先后突破良种培育、低产改造等技术瓶颈,选育出川荣153号等6个省级审定良种,2023年丰产林亩产鲜果1100斤,油茶籽产量超15923吨;制定出台《油茶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2024年累计改造低效林6000亩,低产林改造后亩产可翻一番。


针对油茶生长周期长的产业痛点,自贡市形成可复制的“良种+良法”技术体系。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病虫害智能监测等设施设备,配套冷藏烘干全链条,建成全国首个油茶类京东农场茶花谷合作基地,实现生产全程数字化管控。 


与此同时,自贡市创新构建“科技下乡万里行”+“1+N”服务团模式,开展“订单式”技术指导,建立县、镇、村三级技术体系,形成油茶专业技术队伍。农林专家深入基地考察,科学制定《油茶采收指南》免费发放给种植户,并举办果实采收、堆放、摊晒等技术培训,显著提升了农户的采收水平。


全链融合,擦亮地方金字招牌


夜幕降临,富顺县琵琶镇的油茶主题民宿灯火通明。游客们围坐在篝火旁,品尝着现榨茶油火锅。镇党委书记赵洪介绍:“我们打造了‘春采茶、夏避暑、秋收果、冬养身’的四季旅游品牌,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油茶树开花结果既是一道好风景,又带来好“钱”景。近年来,自贡市以油茶产业为抓手,探索出一条从种植到加工、从衍生品开发到品牌推广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之路。


在荣县茶花谷加工园,现代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低温冷榨车间里,刚采摘的油茶果经过65℃恒温烘干,通过超临界CO₂萃取技术提取茶油精华。园区内,茶油护肤品、竹荪深加工产品等各类衍生品琳琅满目,延伸出“吃住游购”全产业链。


品牌建设是全产业链融合的关键一环。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荣县“双溪湖”山茶油吸引了众多采购商的目光,进一步擦亮了“四川油茶之乡”的名片。通过实施“自然贡品+田园荣州+地理品牌+企业品牌”的多品牌战略,荣县油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目前,油茶在荣县19个镇均有分布,“双溪湖”“蜀员露”“赢龙”等6个油茶籽油品牌茁壮成长,其中,“荣县油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双溪湖”油茶籽油在第25届国际高端健康食用油产业展览会上夺得金奖。


近年来,自贡市搭建“种植户+合作社+加工企业”“分种统销+集中加工”合作模式,畅通户户种植、分散采摘、集中收储加工、统一销售的“种销+”供应链,实现油茶果、油茶籽产销无缝衔接,并建立线上线下和零售批发等多种营销模式,同时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动油茶产业向种植标准化、产品多样化、加工精深化、营销品牌化转型升级。


“这两年,健康饮食的观念愈加兴盛,茶油在市场终端的接受度不断提高。”自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让生态健康的茶油像橄榄油一样走进千家万户。”


兴林富民,汇聚乡村振兴动能


“油茶果,圆又圆,种下它,钱袋鼓。” 在荣县,这句顺口溜家喻户晓。在观山镇方冲村,65岁的脱贫户张大爷正和老伴采摘油茶果。“咱老两口在合作社入了股,平时在基地打工,去年分红加务工收入有 3.2万元!”张大爷笑得合不拢嘴,“ 以前日子紧巴巴,现在日子像这茶油一样,香着呢!”


近年来,荣县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将分散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全县230 户种植大户、17个专业合作社与3家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农户负责种植,合作社统一收购,企业保底价收购并负责加工销售,确保农民收益。”荣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前守着20亩老油茶林,一年到头挣不到3000块。”荣县度佳镇白坡村村民陈大姐感慨道。2021年加入茶花谷合作社后,她家林地完成低产改造,套种茶叶、栀子花,养殖跑山鸡,现在年收入突破5万元。“合作社还帮我们直播卖货,去年光直播就卖了2000多单。”直播间里,陈大姐熟练地展示着茶油护肤品的制作过程,背景是漫山遍野的油茶花海。


自四川茶花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驻度佳镇白坡村以来,企业通过集油茶种苗繁育、种植、茶油及衍生产品开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实现了白坡村869户农户茶叶、油茶种植增收,同时也带动周边乡村油茶产业发展。


在富顺县青山岭片区,“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200余户村民成为“股东”。富又顺油茶专业合作社以油茶产业为核心,为农户搭建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平台,采摘季节用工可达1万人次,实实在在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水平。


近年来,自贡市积极培育林业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科技含量高、实力强的龙头企业群体,带动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共同致富,现有油茶专业合作社19个,其中国家级专业合作社3个,省级专业合作社2个。截至2023年底,全市发展油茶面积27.7万亩,年产值5.2亿元,带动4.5万余户农民增收。


“油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全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濒临淘汰的传统作物到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自贡油茶的蜕变令人瞩目。站在新起点,自贡市正以“十四五”末40万亩油茶的蓝图,续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作者:王意迦 王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