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城西南,一株株伟岸挺拔、直插云霄的古柏树南下绵延60余公里。从空中俯瞰,气势磅礴的古柏林群呈南北走向,如一条苍龙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
米仓道旁、南江河畔,这片与山东曲阜孔庙林、四川剑阁翠云廊并称全国三大成片古柏林的南江皇柏林,跨越时光长河,静静耸立在米仓山南麓,与米仓古道、银昆高速、国道244线基本重合,绘就了世所罕见的优美画卷。
生态奇观:穿越年华的绿色长廊
南江皇柏林自南江县城西南九公里处镇江庙起,沿南江河西岸南下至两河口柏杨坪,林带长60余公里,核心区域面积达5800余亩,现有挂牌古柏2157株,最高树高50余米。
南江县公山镇石矿村是皇柏林的核心区域,在望不到头的密林中,一株株古柏树分外显眼,或长于石缝、或长于悬崖,或高大挺拔、或虬曲蜿蜒,枝叶峥嵘,遮天蔽日。
踏入皇柏林,便仿佛踏入了一座被岁月尘封的历史宝库。
在石矿村的林区入口,两株相距5米、高数十米的古柏犹如两名卫兵分列公路两旁,拱卫着整片林场,让人无不称奇。村民廖聪品介绍,当地人都叫它“双胞胎”树,其实这两棵树是单独生长的,但当年修公路时,发现这两株树的根部早已交织在一起。关于此树,廖聪品还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前修路的时候,村民们在树根处挖出了不少铜钱,以至于现在都时常有村民来此祈福。
如果说林区门口的两株古柏是“哨兵”,那么林区内的2000余株古柏毫无疑问则是雄姿英发的“精锐之师”。
岁月赋予了古柏树各异的姿态,当地村民则根据树的形态,赋予它们充满诗意与想象的名字,如“皇柏王”“公母柏”等。
距离林区门口约一公里处,便能见到著名的“皇柏王”。它虽半边树皮脱落,却依然笔直挺拔,胸径达1.5 米,高50余米的树干直插云霄,宛如一位饱经沧桑却依然屹立不倒的巨人。“皇柏王”的标识牌显示,其树龄已达940年,但并不是林区树龄最大的,正是因其树形卓尔不凡而获此称号。
“皇柏王”树下的断碑还记载着另外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唐章怀太子李贤被贬巴州途经此地,饥寒交迫,倚树歇息,昏昏欲睡。柏神显灵化为老者,扯衣襟为太子生火取暖。太子一梦醒来,见身边一堆篝火,旁边放着山珍,回首见原所依之树通直参天,新剥下一块树皮,便明白是此树所为。太子甚感其恩说:“此乃森林之王,统领天下群柏,世人伤伐必治其罪也。”
“公母柏”同样惊艳众人。两株古柏拔地而起,数十米高的枝干直插云霄,它们的根部在岁月的浸润中早已融为一体,深深扎根于陡坡之上,恰似一对历经沧桑却始终不离不弃的恋人,以蓬勃的生命力诉说着永恒的誓言。凝视这对“连理古柏”,白居易笔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千古绝唱,便自然而然地涌上心头,古今交融,令人感慨万千。
从南向北,长60余公里的皇柏林随山峦起伏,犹如翡翠长廊,世所罕见。
皇柏林里,还有一处名胜古迹天生桥。天生桥实为天生石桥,桥身由一块天然硬石构成,桥长38米、宽8米,离地面32米,整桥胜似人工凿成,历代游客惊为天人。桥下有一清泉,冬温夏凉,清冽可口,桥后有大沟,每到雨季,瀑布飞泻,有如花果山的水帘洞。沟上有跑马栈桥,历经千百年风雨,雄姿依旧。
盛夏时节,平均树龄超过1000年的皇柏林,蝉鸣林静,清凉宜人,使人气定神爽,琐屑顿失,在绿荫森森下,物我交融,可谓是“千姿百态称奇绝,神笔难绘娇美姿”。
历史回声:岁月长河中的不朽记忆
“柏”从何处来,源于何时?
自秦汉始,重农桑、号植树、兴商业、劈道路、流通商品,各州县间通大道,道路上有“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之设,大道两旁植松柏,谓之林荫树。贯穿皇柏林的米仓古道,自古以来就是川陕驿道,沿途有五里一店,十里一铺,有些地名沿用至今。在皇柏林内,部分地段道旁古柏株行距相等,人工栽培痕迹明显。
民间有传,皇柏林系刘邦沿米仓道进取西川时所植,故称“汉柏”。广为流传的是,皇柏林为三国名将张飞所植,据传,张飞为了向诸葛亮禀报军政事务,呈送公文,当时战争频繁,道路崎岖,往往误事,为了便于往来,整治道路,植树标道,以后经历代补植而成。
这些传说虽无考证,但在皇柏林的历史长河中,为这片树林增添了神秘色彩。
据1827年《(道光)南江县志》下卷《杂记》所述:“夫县东榆铺沿河古柏疏密相间直百余里。高处凭眺,恍如青龙掩映,高低蜿蜒。土人云明杨邑令某植以护山径,不使大水啮山堤,以保民地,亦甘棠之遗爱耳。惜无碑记可考”。大意是:明代一个姓杨的南江县知县,为了不让雨季南江河的洪水冲毁沿河的道路及河两岸的田地,号令老百姓栽种柏树保护山堤,为植树之始。
民国十一年的《南江县志》记载:“从离城二十里的镇江庙起到下两河口止,共一百四十里,其林疏密相间,老干参天,大至数十围,多至四千余株,登高凭眺,恍如青龙。”
1980年,沙河镇洛坪村一株高32米、胸径1.2米的古柏枯死后,有关部门将其伐倒,有人剖面数年轮为525岁,照此推算,这株古柏栽植时间大约在明宪宗成化初年。又据,二洞桥处岩壁上唐代修路移险碑记:“大唐天宝四载(公元745年),太守郑子信此南北路移险造阁记”,表明此时古柏已成林、树大可造桥,也说明古代地方官在米仓道沿途多次补植柏树以标路。
《说文》:“皇,大也。”皇柏林即大柏林,一是指单株古柏高大苍劲,直上云霄;二是指林带分布范围(面积)宽广,并非生长于一隅。由此可见,这片古柏林至少已有数百上千年历史,盛况由来已久。
穿越历史长河的小树已长成参天古木,其它树木根本无法与其媲美,这也使得南江皇柏林与山东曲阜孔庙林、四川剑阁翠云廊并称全国三大成片古柏林,皇柏林则因伟岸挺拔、直拔云天,独具特色,一如“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四方面军训词。
1933年,红军转战通南巴地区,并在附近的八庙垭一带发起了著名的黄花碥战斗,歼敌三个主力团。如今,林中石岩上依然留存着大量红军石刻标语,尽管历经风雨侵蚀,岩石已出现风化迹象,但“建立工农兵的苏维埃政府”等标语依然清晰可辨,无声地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村民黄官军介绍,在黄花碥战役时期,其爷爷黄永良就曾和本地村民一起,趁着林深夜黑,用传统的二架子等工具为红军运送粮食物资。为了方便在运输途中休息,当时村民们连夜在沿途的岩石上凿出了一个凹槽,至今仍清晰可见。
如今,皇柏林早已成为一座记录历史变迁的活化石,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还是一部活着的史书,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它的神秘面纱,感受它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底蕴。
守护传承:千年古林的绿色接力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只留给了后世人无尽的叹息。而皇柏林历经千百年风霜,依旧保持着枝繁叶茂、古貌依旧的壮丽景象,屹立在米仓山南麓茫茫林海之中,除其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外,更与历代护林人精心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
明清时期,皇柏林一直属于国有,每株古树挂牌编号备案,由官府安排专人管护,官员离任时具册交接,确保古柏的保护工作得以延续。到了民国,南江县县长龙德渊在皇柏林内二洞桥处石壁上书写《皇柏林管理办法》,内容大致为:每年清算大树株数,严禁砍树枝、剥树皮、挖树根。如果有人违反以上规定,先坐“黑牢”一至三个月再作处理。按照龙德渊的要求,县警察局还安排了2名人员常年在皇柏林巡逻守护。
古今如一,未曾中断。
新中国成立后,对皇柏林的保护力度持续升级。1972年,南江县对皇柏林古柏逐一清点,清查剥树皮、砍树枝、挖树根的村民并作了处罚。同时,改变义务管护为订约付酬代管,与皇柏林附近26户村民签订代管合同,规定“不准砍树干、树根、树梢,不准烧树心,不准剥树皮,不准在林中放牧牛羊,不准在林中挖土采石”。
1979年,“南江皇柏林管理所”成立,配备3名职工,林区被分为三大片,每名职工负责一个片区,与当地公社、村社实行共管。同年,皇柏林被定为地区保护的文物古迹林。1981年,南江县将成片林地划清了界限,零星柏树以树身为准,周围三公尺以内属国有,三公尺以外归集体或个人,明确了权属。
程劲松是南江皇柏林管理所第八任所长。他说,林区面积宽广,与民居犬牙交错,圈起来或者设关卡显然不现实,林区便以开放的姿态设立保护措施,比如林区3米外可以种庄稼,但不能伤及树根。令人欣慰的是,当地村民世世代代与皇柏林共处,已形成了特殊的感情,除偶有人进山采药之外,并无剔树枝、伤树根的现象发生。
特别是近年来,人防加技防,筑牢了林区保护的双重屏障。
“进入林区,请勿携带火种……”一进入林区要道,清脆响亮的提示音便会猝然响起。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个智能监控探头扎根于林间,一旦监测到人像便会自动警示。在皇柏林,这样的监控共有13个,可对皇柏林古树群实现24小时全天候精准监控和可追溯保护,以科技手段对皇柏林古树群折枝损毁、病虫害防控等日常生长状态进行监测保护,同时对古树廊道野外火源管控、偷盗损毁古树等行为进行全方位监控,“林区一直坚持日常巡护,森林防灭火、病虫害防治这些工作。”程劲松介绍,现在林区还用上了无人机巡查、车辆道路巡检,装了监控设备,形成了一道道保护网。
即便保护工作不断推进,皇柏林仍面临着来自大自然的严峻挑战。2015年5月,一场特大暴雨突袭南江,两棵古树被汹涌的洪水裹挟而去,时任皇柏林管理所所长黄辉迅速组织人员,沿着河流一路追击12公里,最终成功寻回古树。为应对自然灾害的威胁,南江县投入百万专项资金,在滑坡频发路段用钢缆稳固古树根系,砌筑抗洪堡坎,增强古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除了应对自然灾害,南江县还注重通过法律手段立起“司法保护盾牌”。
去年6月,巴中市首个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在南江县皇柏林管理所揭牌。南江县人民法院随后发出了首份《古树名木司法保护令》,对擅自砍伐、移植、刻划、钉钉、攀爬、折枝、挖根、剥树皮等破坏柏木本身及周边环境的行为予以明令禁止。同时,首次启用生态环境修复专项公益基金,启动为期一年的“皇柏林古树名木修复行动”,通过防腐修补、砌石填土、围栏保护和支撑加固等措施救护古树。
从小在林区边生活的黄官军对黄柏林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些年来,他早已成了一名义务护林员,协助林区火源的管理、制止破坏树木等,样样没有落下。黄官军有一个朴素的愿望,那就是一定要把这片林子保护好,让皇柏林的名气走出南江,走出大山,被更多人知晓。
林业部门监测数据显示,众多千年古树在悉心保护下抽发新枝,焕发出勃勃生机,正续写新的绿色奇迹。(作者:严波 翁凯 袁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