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加快推进“四库”建设
——在深化改革中展现广安林业新担当
李青松
广安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近年来,广安市林业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林草局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深化林业改革,以建设“森林四库”为契机,找准谋实林业工作的关键点着力点,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以实际行动展现广安林业新担当。
坚持保护与修复共举,涵养绿色水库
广安坚持生态保护和治理修复“两条腿走路”,着力构建渠江、嘉陵江“两江”生态廊道与华蓥山、明月山、铜锣山“三山”生态屏障。深入推进退耕还林提质增效工程,五年来累计完成营造林66.71万亩,全市森林面积增至299.5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49%。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面积大大减少,水源涵养、固土护坡功能不断增强,年森林蓄水量达1500万立方米以上。未来,我们将聚焦河流流域、湖泊湿地等重点水系,因地制宜建设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面源阻截功能为主的滨岸缓冲带,更深层次发挥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径流、改善水质方面的综合效能,实现“以林补水、以水养林”的良性循环,持续扩容森林“绿色水库”。
坚持经济与生态并重,充盈富民钱库
广安坚定不移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全域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建设国家储备林5.8万亩,建成前锋区柏木大径级用材林+生态旅游等10个示范基地。建成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08.6万亩,成功创建省级现代林业园区2个、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4个、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生态旅游示范县1个,实现林业总产值125亿元。下一步,我们将聚力实施森林提质工程,强化森林抚育,提升林分质量,计划改造提质天然林3万亩、人工林8万亩、经济林5万亩。同时,加快培育桢楠、香樟等大径级木材基地,切实做到“储林于山、蓄木于林、存钱于木”,让林业产业成为富民增收的坚实支撑。
坚持特色与示范先行,打造品质粮库
向森林要食物是践行大食物观的必然选择。广安立足资源禀赋,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动森林食品产业向“专而精”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竹、油茶、油橄榄、林草中药材等重点特色产业,建成白夹竹、楠竹等竹林基地27.3万亩,年产竹笋1.85万吨;发展油茶、油橄榄基地2万亩;建设林草中药材基地7.96万亩,森林“粮库”呈现错位发展、多点开花的良好格局。经过努力,全市成功创建省级“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园区1个、省级“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1个。后续,我们将依托现有森林资源,积极引导发展林药、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种养模式,适度开发林下仿野生菌类、药材、森林蔬菜等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化、高品质森林健康食品的需求。
坚持增汇与创收齐抓,培育长效碳库
固碳增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路径。广安全面落实造林绿化空间,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工程,森林蓄积量显著跃升,从176.4万立方米增至741.31万立方米,固碳效能全面提升。同时,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进实施矿山治理修复工程,通过“矿山修复+生态治理”“矿山修复+旅游开发”等模式,有效激活退化区域碳库潜能。未来,我们将聚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碳普惠机制建设,着力探索林业碳汇转换机制,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林业碳汇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基于林业碳汇量的金融产品,推动“森林碳库”释放长效经济与生态双重价值。
立足新起点,广安将持续以“两山”理念为根本遵循,以“森林四库”建设为关键抓手,不断深化林业改革,创新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服务全省发展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奋力擘画一幅生态更美、产业更兴、百姓更富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蓝图,为谱写美丽四川、美丽广安新篇章,贡献澎湃的林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