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林草局长话“两山”|骆仕明:激活林草资源优势 打造三大百亿产业——眉山市林业系统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激活林草资源优势 打造三大百亿产业

——眉山市林业系统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骆仕明

眉山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眉山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是全国划定的50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岷山—邛崃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之一,也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生态地位重要。全市林地面积391万亩,森林蓄积184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0.25%,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近年来,眉山市林业系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行动纲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三绿”并举、“四库”联动、三个更“加注重”,持续持续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着力打造竹产业、林粮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三大”百亿产业,努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具有眉山特色的“两山”转化之路。


以美丽风景线建设为契机,做精“竹”产业,加快建设国际竹产业文化创意及融合发展先行区


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竹林风景线建设,不断延伸竹产业发展链条,实现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竹为景。实施万亩栽竹计划,培育竹林面积达到110万亩,建成国家和省级竹产业园区2个、现代竹基地13个、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1个,打造竹生态长廊23条、竹主题公园8个,营造竹里巷子等消费场景152个,形成了竹林掩映、处处见竹的美丽景象。


坚持以竹为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点产业建圈强链部署,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9名市领导担任链长的市级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奋力推动我市“1+3”特色优势产业深度融入省六大优势产业,确定“强二、带一、促三”“链式”发展思路,先后培育出环龙新材料、竹元科技、云华竹旅等国、省级龙头企业,形成了竹编、竹纸、竹钢、竹家具、竹食品等产业体系,综合产值达到127亿元。


坚持以竹为媒。深化与国际竹藤组织、“一带一路”竹艺发展联盟的战略合作,成功举办6届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与国内14个城市联手创建“中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眉山竹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万余名学员开展竹工艺培训,竹已经成为眉山的一道风景线,一张明信片。


以森林粮库建设为载体,培优“粮”品种,加快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以森林粮库建设为载体,培优“粮”品种,加快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森林食品、林下经济”。眉山作为“天府粮仓”首提地,森林食物更是继粮食、蔬菜之外的第三大农产品,大有可为。我们结合“天府森林四库”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着力构建“一核、两翼、多点”森林粮库发展格局,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注重培优产业。坚持与大宗农产品错位互补,通过国储林+模式,重点培育木本油料、笋用竹、森林药材等优势产业,有序发展经果林,支持发展林药、林菌、林菜、林禽等林下新业态。截至目前,全市森林粮库经营面积达到233.7万亩,建成省级“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园区1个、现代产业基地2个。


注重项目带动。在全市分区域、分类别规划布局一批以核桃、油茶、笋用竹、森林药材为重点的“天府森林粮库”示范项目,实施林下淫羊藿等推广项目2个,新增铁皮石斛1000亩,培育林菜基地1个,培育“斑布1号”梁山慈竹、“洪雅16号”苦竹良种2个,示范种植2万余亩,认定县级以上产业园区2个、示范基地10个,推荐省级示范建设项目1个。


注重政策扶持。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出台全市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规范林权流转秩序。截至目前,全市流转集体林权27.4万亩,总金额7.4亿元。统筹相关涉农、涉林项目资金,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出台松林改造栽植油茶补助政策,在省级补助1000元基础上,每亩再补助500元,新增油茶林面积8500亩;招引培育“蜀太太”茶油精深加工项目,实现年产高品质茶油1000吨,产品惊艳亮相第十届农博会。落实补助资金600万元,支持洪雅县建设1000亩石斛基地、丹棱县建设2000亩核桃基地。


以推进文旅融合为主线,盘活“林”资源,加快建设成渝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都市近郊休闲度假首选地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眉山视察时指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总书记对眉山文化的高度评价,给予我们莫大鼓舞和鞭策。我们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深入挖掘眉山自然生态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文旅相映生辉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强化顶层设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重要指示精神,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意见,选取全市森林植被最丰富、空气质量最优良、交通条件最便利的核心区域,着力发展具有眉山特色的森林康养体系。截至目前,建设森林康养林50万亩,森林康养步道100余公里,市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25个。


强化空间布局。按照“一心(以洪雅县为核心区域)、五山(瓦屋山、玉屏山、峨眉半山、老峨山、彭祖山)、两江(青衣江、岷江)、两湖(黑龙滩湖、雅女湖)”的空间布局,推动森林康养产业集聚发展。建成国家级森林康养品牌6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6个。2024年全市生态旅游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实现收入80亿元。


强化融合发展。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文旅融合前景广阔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利用“森林康养+”理念,整合眉山东坡文化、长寿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大力推进森林旅游、生态旅游、健康产业、生态有机农业等生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成功引进签约亿元以上康养旅游项目12个,协议总投资达405亿元。瓦屋山“森林生态旅游+康养”项目成功列入全国林业产业投资基金项目库;洪雅玉屏山基地成为国家林草局推荐的最佳区位森林体验基地,累计接待海内外组团考察学习300多批次,发展成效受到上级部门充分肯定。洪雅县成为森林康养“起始地”“发祥地”,从2020年到2025年连续6年上榜“全国康养百强县”。


下一步,眉山林业系统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七次全会部署,围绕全省林草“三个三”总体思路和“两业并举、双轮驱动”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建设“天府森林四库”为统领,持续不断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机制路径,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奋力推进竹产业、林粮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再扩规模、再提质效、再塑品牌,努力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展现眉山担当、作出眉山贡献。